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鲁公伯禽:治大国当如烹小鲜

鲁公伯禽:治大国当如烹小鲜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16 16:36:19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道德经》上的一句话。古往今来的许多政治家常常引用这句话来提醒执政者。

西周初年被分封的诸侯国有七十一个,分封之后,各路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去,稳定之后再回来向周天子汇报工作,然后才决定是留在封地还是留在周天子身边办公。

周公旦被封在少昊之墟的曲阜,但是由于武王需要他辅政,再加上武王在位仅仅三年就去世了,他又要留下来辅佐侄子成王,实在离不开,所以,虽然有了封国,他却一天也没到自己的封国去过,只好派自己的儿子伯禽代表自己到封国去治理,因此,伯禽才是鲁国真正的第一位国君。

当时,第一个回来汇报工作的是姜太公。他连来带去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把齐国安定下来了,这中间还跟东莱人打了一架。这速度实在是让人吃惊的,要知道当年的营丘之地可是东夷人控制下的,本来就是个荒蛮不服的地方。

所以,周公就很吃惊地问他:“尚父啊,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呢?国家已经安定了吗?”

人家姜太公很轻松地说:“早就安定了,我也就是告诉他们,我是他们的国君了,让他们该干嘛还干嘛。”

也就是说,打渔的就让他好好打渔,打猎的就让他们好好打猎,晒盐的让他们晒更多的盐……总之,让他们做好自己愿意做、擅长做的事!当国君就是这么简单。

三年之后,伯禽也回来了。周公就很不高兴地问他:“你怎么才来呢?”

伯禽说:“当个国君也太不容易了,当地人毛病太多:服装的款式不统一;帽子的样式不统一,有的人还不带帽子;头发挽的位置也不一致;走路的步子大小不一致;婚丧嫁娶各种礼仪上更是乱七八糟,更不用说开会时的各种常规,一样也做不到;还有好多人不会种地,成天捞鱼摸虾,携犬架鹰,不务正业的太多;待客礼仪更是一点不通……这些不都得改嘛,而且,强调一遍两遍根本没有用,这不刚上了点道,我就忙着来了,给您汇报完,我还得马上回去,要不这三年的规范可能又付诸东流了。”

听了这话,周公深深地叹了口气,知道这个儿子把自己搞的那套礼仪学死了,在治国方面太能折腾了。

要知道,自己那套模式是针对当时西周的民众特点制定的,专门用来规范反对周朝的人的,至于那些臣服于周朝的,怎么能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呢?

制度越繁琐,人们就起不适应,越不适应就会越抵触,越抵触就会越远离君主,越远离君主,制度执行起来越困难,如此一来,这样百姓怎么能真心归附呢?

所以,最后周公感叹说:“唉,鲁国后世要北面为臣事奉齐国了!齐国政治简单,百姓容易接受,这样才会民心归附啊!”

不得不承认,周公是有远见的。

当初周武王在分封的时候,不能说没有私心,把一块先王统治的丰腴之地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而把蛮夷之地的营丘封给了姜太公。

就是如此,齐国通过推行简约易行的政治制度,因利乘便,迅速强大起来,并且在春秋中期成为诸侯中第一个大的霸主,不仅鲁国北面为臣,当时有二十几个国家都要看齐国的眼色行事。鲁国真的如周公所预料的那样,在与齐的国抗衡中一直是败多胜少,终于沦为齐国的附属国!

标签:鲁公伯禽
故事:鲁公伯禽的野史揭秘
声明:鲁公伯禽:治大国当如烹小鲜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