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公孙支在韩原会战中对秦穆公说了什么,彰显大智慧

公孙支在韩原会战中对秦穆公说了什么,彰显大智慧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24 10:34:25

秦军和晋军在韩原进行了一场会战。秦军击败晋军,俘虏了晋惠公
 
秦穆公抓到晋惠公后,对于如何处置犯了难。这时大臣公孙支说了一番话,这番话让我反复思索良久回味无穷。那么公孙支到底说了什么话,竟让人如此不能自拔呢,那还要从当时的战国形势说起。

秦国和晋国的韩原会战

秦国晋国的韩原会战

秦穆公时期正是秦国刚起步时,虽然有百里奚等贤臣辅佐比起刚继位时有了进步,但还不足以和老牌诸侯国抗衡。而这时的晋国国君晋献公因为立嗣问题引发内乱,逼死了太子,后立的国君一个接一个被大臣杀死。除了被害的太子之外,晋献公还有两位成年儿子:公子重耳和夷吾。大臣想让重耳继位,被拒。因为他觉得父亲死了却不能守灵是他的不孝,而现在又为了继位回去怕人说闲话,只能迎立夷吾。

但夷吾摄于大臣杀君之威就向秦穆公求救。(秦穆公算是重耳和夷吾的姐夫,当时秦晋两国国君流行联姻,“秦晋之好”就是这么来的),并保证只要他做国君站稳脚跟,就会让出八座城池给秦国。于是秦穆公考虑之后就让百里奚护送他回国,他就继位成了晋惠公。

可惜这个晋惠公人品很差,出尔反尔。秦国静观其变没有追杀晋惠公。后来晋国遭旱灾,晋惠公舔着脸皮向秦国借粮。

丕豹劝秦穆公不给晋国粮食,趁晋国发生饥荒的有利时机去攻打晋国。秦穆公就丕豹的建议征求大臣公孙支的意见,公孙支说:“饥荒与丰饶是相互更替的事情,晋国的情况哪个国家都能遇到,我们不应该不给晋国粮食。”秦穆公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又去征求百里奚的意见,百里奚说:“晋国的国君夷吾得罪了您,可他的百姓有什么罪呢?应该给晋国粮食。”


秦穆公综合考虑后答应了请求,帮助晋国解决了粮荒。没想到第二年秦国粮食荒歉而晋国丰收,于是秦穆公想晋惠公不会不帮忙吧,就派大臣去求粮。过程省略了,总之晋国方面最终的讨论结果是不给粮,并还要乘人之危攻打秦国。这下可好,把秦穆公气的,亲自迎战。虽然过程有点波折,但最终秦穆公借着当年的施恩,被野人所救,并擒获了晋惠公。

所以关键问题来了,秦穆公想处决晋惠公,但是周朝借着“同一血统”的理由请求宽恕,他的夫人也就是晋惠公同父异母的姐姐也求情。于是他就和大臣商议,大臣说法不一。其实于公于私,秦穆公杀了晋惠公都是情有可原。

这事公孙支就分析了:不能杀。一:俘虏晋国国君已经引起晋国百姓怨恨,如果再杀了他,会激起晋国的报复心理。二:杀国君立重耳,表面上帮晋国做了件好事,但仔细考虑就并非如此。从拒绝继位事件就能看出重耳是仁德之人,而弟弟和父亲之于他是一样的,他也不会因为弟弟被杀就答应做国君。三:如果重耳不答应,我们还要另立继承人,这和当初拥立晋惠公有和分别?如果新继承人人品一样差,就是自找苦吃。如果重耳做国君,他再仁义也会因杀弟之仇而仇视秦国,反而结怨。

那么到底是囚禁他、放逐他还是让他复位呢?公孙支又说了:囚禁他对秦国没有好处,放逐他有他可能会组织复仇人马,让他复位等于放虎归山。所以我的想法是让他继续当国君,但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归还答应的城池,并让他的世子在秦国当人质,这样就会让他有所顾忌,而且我们对世子好点,让他记住秦国的恩惠,以后世世代代对秦国感恩戴德,这样不是更有利吗?

公孙支的这番话我看了又看,实在是佩服。他的论点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并不只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横纵面都考虑到了,并且对人物剖析透彻,对大局考虑全面,实在是一个优秀的国家大臣。

在秦国和晋国之间的这场恩怨纠葛中,晋惠公耍尽了小聪明,可是,最后吃亏的却还是他。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在于,秦国君臣用以应对晋惠公的小聪明的,是更高境界的“大智慧”。

晋国发生饥荒时,丕豹认为饥荒会损耗晋国的国力,此时是攻打晋国的好机会,因此劝秦穆公趁机攻打晋国。但是,公孙支却认为一时的饥荒虽然会使晋国的国力受到一定损耗,但并不能给晋国造成致命的损伤,因而此时并不是攻打晋国的好机会,因此,他们一致主张不去攻打晋国。相反,公孙支认为晋国发生饥荒是秦国赢得晋国民众好感的良好机会,送给晋国粮食,符合秦国的长远利益,因此,他主张给晋国粮食,帮助晋国度过饥荒。

后来,秦国也遇到了饥荒,晋国趁机攻打秦国,反而遭到了失败。秦国在晋国遭遇困难时施以援手,而晋国却在秦国遭遇困难时痛下杀手,这是大智慧与小聪明的较量。较量的结果证明了大智慧的价值。

标签:公孙支
故事:公孙支的野史揭秘
声明:公孙支在韩原会战中对秦穆公说了什么,彰显大智慧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