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赵盾包庇族弟:领导“护短”,切莫伤根

赵盾包庇族弟:领导“护短”,切莫伤根

来源:史记吧时间:2017-03-14 08:36:09

因为当年立嗣之事,赵盾秦国得罪了。

自那之后,秦国几乎每年都要来偷袭一下晋国。此前,鉴于都是小打小闹,且赵盾疲于清理朝中异己,无暇顾及秦军,所以,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盾剧照

赵盾剧照

但这次不同了。赵盾处理完内部矛盾,开始着手应对外部矛盾了。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再次向晋国发起突袭,攻打晋国西南部边邑羁马。赵盾决定重磅反击——率领晋国三军全体迎战。

秦晋两军对峙于河曲(今山西芮城一带)。晋军上军佐臾骈提了个建议:“秦国人远来,不能持久,我们应该深沟高垒,与其对峙,待他们退兵之时再趁机掩杀,定能大败秦军!”赵盾听从了臾骈的建议,命令晋军就地驻营,暂不开战。

秦康公听到这个消息后,慌了。不开战,what are you弄啥嘞?于是赶紧去问谋臣士会。

这个士会曾是晋国大臣,对晋国的一切了如指掌。他信誓旦旦地对秦康公说:“这招一定是臾骈出的,想使我们军队疲敝,再乘虚攻打。”然后,向秦康公献计:“赵盾有一个堂弟叫赵穿,纨绔子弟,对赵盾提拔臾骈为上军佐颇有异议,如今只要派一小股游击部队去骚扰赵穿的部属,赵穿一定会出兵来攻打我们,那时候就由不得赵盾了。”

秦康公照办。果然,赵穿是沉不住气的,他见秦军来挑衅,立马发兵追击。

听说赵穿擅自行动,赵盾心急如焚。为了保住弟弟的安全,赵盾竟将之前的所有战术部署都抛在脑后,执意要与秦军一战。晋国三军一并出动,提前攻击秦军。臾骈的疲秦之计落空了。

两军大战一天,胜负未分。但秦康公很清楚,敌强我弱,难有胜算。怎么办?撤军吗?这时,士会又来献计了,他建议向赵盾下战书,约定明日再战,但实际上,秦军今晚就撤军。

秦康公派使者送来战书,臾骈看出其中有诈,跟赵盾说:“秦军这个战书有破绽,虽是约定时间再战,却很可能今晚就要开溜。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在黄河边狙击秦军,定能大获全胜。”

这时,赵穿又站出来抗议了:“第一,咱们还没有收殓阵亡将士的尸体,这样干不人道。第二,秦国人既然约定了时间和我们再决一死战,我们又岂能够失约呢?去黄河边埋伏秦军,太阴险了,我赵穿才不干呢!”不仅如此,赵穿还在军中散播他的言论,下军佐胥甲也跟着赵穿一起起哄。

赵盾很是郁闷,如此,根本无法调令部队,失去了大好战机。果然,当夜秦康公率秦军撤退了。

在这次战役中,赵盾的弟弟赵穿,结结实实地扮演了一次“猪一样的队友”。一次,擅自出兵,打乱计划,使全军身陷险境;一次,反对谋臣,贻误战机,使全军劳而无功。

执行层员工的“任性”,其后果,有时候比你想象的还要可怕。

铭公子:一个人,葬送了一家百年银行

员工任性是天性,归根结底应该由一套完善的公司制度去约束。但过多的约束也许会造成企业缺乏活力,所以,如何掌握效率、提高风险防范的尺度是一门学问。

当年的巴林银行,在英国银行界的地位就犹如春秋中的晋国。就像晋文公曾是周天子的代言人,巴林银行也曾是伊丽莎白女王的首选理财机构。但,就是这么一个地位显赫的老牌贵族银行,却因为一个人的行为而怦然倒下!

这个人叫做尼克·李森,曾被人称为“天才交易员”,年纪轻轻已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负责人。在1994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经走出衰退,股市将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而这些交易都是未经授权的。如果这几笔交易成功,李森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但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一场“关西大地震”使得日本股市一路走跌,最后,李森因无法承担损失畏罪潜逃了。

当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几天后,他被捉拿归案。但,他造成的损失却是天文数字。据不完全统计,巴林银行因此损失1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现有的8.6亿美元的总价值,因此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

这家有着233年历史的银行,就这样,因为一个人的“任性”而成为了金融历史中的一粒尘埃。

说回春秋。

赵盾攻秦无功而返,若追究责任,赵穿是罪魁祸首,跟着赵穿捣蛋的胥甲则是从犯。二人理应被处罚,但赵盾为难啊。胥甲倒是无妨,可赵穿是自家兄弟,怎能忍心严惩?可是,如果不惩罚赵穿,只惩罚胥甲的话,难免又给人留下口实。

怎么办?赵盾的策略是:闭口不谈河曲之事。

直到五年之后,当大家对当年之事已逐渐淡忘之时,赵盾才回过头来处置河曲之战的战犯,将赵穿当做人质发配到了郑国

大义灭亲啊,有木有?此时,再处置胥甲,应该没人说他护短了吧!

于是,赵盾给胥甲编制了一大串罪名,连同河曲一战不听将令之罪,多罪并罚,将他免职,遣送到了卫国

可就在大家都钦佩赵盾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时,赵穿回来了,可是胥甲却永远的消失了。

所以说,形容赵盾,不能用“贤臣”或“奸臣”,“权臣”是矣。说他护短,一半是因为亲情,还有一半,大概也逃不过“不得已”三个字。

智勇:宗主的两难

春秋时期讲究宗法制度,赵盾与赵穿的关系并非现代意义下的普通亲戚兄弟,而是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兄弟关系。赵穿之于兄长赵盾而言,既存在着“士大夫”一般的相对独立性,也存在着“下对上”的臣子属性。

作为一家宗主的赵盾,可以说是“譬如北辰”,而他的赵氏兄弟们则好比“众星拱之”,也是一种上对下的政治庇护,和下对上的政治支持。在这样的制度安排和文化影响之下,作为宗主的赵盾是很难处罚自己的族弟的,一旦处罚则会直接影响家族的政治力量来源。

因此,看待赵盾对赵穿的“护短”,不能简单视同于当下普通兄弟之间的庇护行为,而更应当放到那个具体的历史片段中去思考。

智勇:现代企业应该尽量不“护短”

组织社会学中有两派观点。

第一派理论称为结构功能说,即组织内部实现某种功能是依靠程序保证,而程序面前应该人人平等。依循这一特征的西方现代化企业通常讲究“对事不对人”。

例如,乔布斯作为苹果的创立人却遭到公司高层的“抛弃”,而当乔布斯回到苹果后,也能够将曾经鼎力支持过他的人果断解聘。究其原因,只是在于人才的任免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分。

第二派理论称为行为心理学,这派观点认为公司内部的人员都是“能动”的,也就是人员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这样的情况下,和领导“关系好”与自己工作“干得好”这两种方法都能受到领导的欣赏。而这两种状况并存,就会导致企业的激励效果混乱,员工不清楚到底是应该跟领导“走得近”,还是把工作“干得好”,也就容易将情分与业务混为一谈,导致企业运营效率的降低。

现代企业更加倾向于“不护短”,而不是“人情政治”或者“裙带政治”。领导者应当尽力不护短,有感情可以,但是应该尽量将感情表露在程序之内。比如,在例会上的表扬或者鼓励都是合理的情感侧重,但员工一旦违反纪律必须要问责甚至处罚。

铭公子:关键时刻必须“大义灭亲”

1989年,一个叫孙宏斌的年轻人进入了当时刚刚创业五年的联想集团,并迅速受到了联想总裁柳传志的青睐。同年十月,联想为了拓宽微卡和汉卡的分销业务而成立了企业部,刚刚25岁的孙宏斌就成为了企业部经理。孙宏斌是清华的研究生,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努力肯干,柳传志毫无掩盖对其的喜爱,以至于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将是柳传志的接班人。

柳传志为了让孙宏斌开展业务顺利,居然痛下“杀手”,将老资格的元老亲手开除,并且将两个部门合并起来共同交给孙宏斌管理。这样的“大义灭亲”开掉与自己一起打拼的战友,现在看来可能无妨,但对于一个“40后”的人而言,可以说是需要极强的魄力。

然而,当柳传志发现集团内部开始发送由孙宏斌自己创办的《联想企业报》,并刊登了孙宏斌自己描述的“企业纲领”时,素有“政治权谋家”之称的柳传志敏锐地发现,这位平时最让他疼爱的弟子,已经有了另立山头的打算。而事实上,孙宏斌也的确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心腹,计划打压联想的老人。

为了防止联想被内部新生帮派瓦解,柳传志开始了与孙宏斌的周旋,并发现了孙一些不为人知的蛛丝马迹。最终,孙宏斌因“挪用公款”罪而被判处五年刑期,这场“新老”之争以柳传志的“大义灭亲”而告终。

大义灭亲也好,护短也好,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系组织良性发展。

远近亲疏,人之常情。但护长护短,都不可忘了企业之利是根本。所以,领导“护短”,切莫伤根。

标签:赵盾
故事:赵盾的野史揭秘
声明:赵盾包庇族弟:领导“护短”,切莫伤根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