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希伯来圣经》

《希伯来圣经》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18 09:36:01

《希伯来圣经》

即犹太教《圣经》,原文用希伯来文写成,故称为《希伯来圣经》。《希伯来圣经》后来被基督教接受,作为基督教《圣经》的前半部分,今称之为《旧约》。意即上帝通过摩西与希伯来民族所订立的约。所以称为《旧约》,是有别于公元1世纪基督教时代所产生的《新约》。犹太人重视摩西的律法书,希伯来文读作《托拉》,为希伯来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后来犹太人甚至就以《托拉》作为《希伯来圣经》的代称。实际上,《希伯来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文集》三部分。这三部分的希伯来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按序为T、N、K,TNK没有元音,不能拼读,于是在TNK之间加上A作为元音,拼读为“坦纳克”(Tanak)。坦纳克代表《希伯来圣经》的三个组成部分,比《托拉》更完整地代表整部《希伯来圣经》。《希伯来圣经》三部分总共24卷,故又称之为《二十四书》。

《希伯来圣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实际上代表希伯来经典形成的三个阶段:《律法书》成为经典最早,《先知书》次之,《圣文集》最晚。今表现在经典的权威性也如此:《律法书》最高,《先知书》次之,《圣文集》更次之。表现在犹太教会堂的实际应用上,《律法书》读得最多,属于必读部分;《先知书》是应该读的部分;《圣文集》则属于选读的部分。

《希伯来圣经》起初也不是一部统一的书,而是三部分的合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陆续编集在一起的。首先,《律法书》是最早成为经典的部分。早在公元前7世纪南国犹大约西亚王的年代里,已出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律法书卷。根据《列王纪下》第22—23章的记载,在约西亚王在位第18年(公元前621),他在修理圣殿时发现了一部律法书,这律法书也称为“经书”,里面记载有上帝的“诫命、法度、律例”的“约言”。据历史考证,约西亚王发现的律法书就是现在《申命记》中第12章至26章的相应部分。因此可知早在约西亚王的年代,《申命记》的核心部分已具有权威的性质。南国灭亡后,这些经过亡国、被掳变故的残存经卷,经归国的文士以斯拉和这时期的祭司、文士加以收集、整理、编纂,最后成为现在的五卷律法书(亦即《摩西五经》),即《希伯来圣经》中第一个重要部分。按照《圣经》正典过程的历史,律法书的正典约完成于公元前400年左右。其次是《先知书》,现在留有书卷的先知,最早的是公元前8世纪分国时期中出现的。早期先知的工作更多的是口头宣讲,并没有文字的记录,其时先知的预言和教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书卷,但先知本人和先知门徒及后人都有一些文字的记录资料。犹大国家命运的历史遭遇,证实了先知的预见,使先知的权威性大大提高。先知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对以色列、犹大国君王和众民的劝戒、谴责,以及对未来的预言和应许,包括所有口传和文字的资料,都受到人民的重视。它们逐渐被汇集成书,在归国建殿后的波斯时期内,先知著作的书卷陆续完成。一般认为,《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三大先知书约在公元前350年已经编集完成。《十二小先知书》成书稍晚,约完成于公元前250年左右。而大小《先知书》归入正典,成为具有权威的圣书,当不迟于公元前200年。再次是《圣文集》最后成为经典。《圣文集》这一名称,原意是“书写的文稿”。在《圣文集》中,《诗篇》是最早被收入的,因为有半数的诗篇历来被认为是大卫王的作品。而《雅歌》、《传道书》和《以斯帖记》这三卷书,直到公元90年才最后归入《圣文集》正典。公元90年,犹太教拉比在巴勒斯坦西部沿海非利士平原的犹太教中心雅麦尼亚召开会议,决定《希伯来圣经》正典的篇目构成,确定了《希伯来圣经》三部分的正典书目。至此,《希伯来圣经》正典才最后形成,并确定《希伯来圣经》正典共24卷,其中《律法书》5卷,《先知书》8卷、《圣文集》11卷。

从组成《希伯来圣经》三部分内容来看,《律法书》是《希伯来圣经》中最具有权威性的部分,犹太教称之为《托拉》。公元1世纪,在埃及讲希腊语的犹太人称之为“五卷书”(即《五经》)。按照犹太教的传统,《五经》是上帝通过摩西所宣布的律法,所以又称之为《摩西律法书》或《摩西五经》。它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创世记》中记载古希伯来传说中世界与人类的由来和古希伯来民族的起源,并记述了关于亚伯拉罕、以撒和约瑟等几位希伯来族长的传说故事。《出埃及记》记述了以色列民族在埃及受法老迫害,摩西领导以色列人与法老进行斗争,终于胜利地离开埃及,摩西在西奈山传十诫和律法以及各类礼仪条例的规定。《利未记》是各种宗教条例的汇集。在全卷27章中,除第8—10章属于故事的部分,其余20章都以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的形式,宣布各项律法条例。《民数记》记载以色列民出埃及后,在西奈旷野的经历。《申命记》是以色列民到达摩押平原后,摩西在约旦河东岸向以色列民所发布的三次讲话,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二次的讲话,占全卷34章中的24章。《希伯来圣经》的《托拉》五卷都是以该卷的第1章第1节的开头词语作为名称,其希伯来名称依次为:“起初”、“这些名字”、“他呼叫”、“在旷野”、“这些话”。

《律法书》阐述了以色列人与上帝的特殊关系,并相信上帝与希伯来祖先亚伯拉罕立约,应许使其后裔成为大国;相信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使之脱离埃及法老的奴役,是上帝通过摩西拯救以色列民。五卷书是作为上帝所晓谕以色列民的律法,必须世世代代谨守遵行。因此,《律法书》是犹太教教义、教规的主要依据;而《律法书》的作者认为,古代犹太教的传统都是出于摩西之手。一直到公元10世纪以后,一些犹太拉比和基督教学者根据《圣经》考证,认为《五经》不可能全部出自摩西。16世纪宗教改革后,《圣经》考证学有了发展,近代五经底本学说认为《五经》是远在摩西时代之后。后人根据早年流传的四种底本资料,经过了几个阶段的编集、整理,才成为现在的《五经》。

《先知书》共8卷,分为《前先知书》和《后先知书》两个部分。《前先知书》共4卷,主要记述“以色列—犹大”王国兴衰的历史,故也称为“历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约书亚记》记载摩西死后,以色列民在约书亚的带领下进入迦南(今巴勒斯坦)的故事。《约书亚记》的内容是《五经》的继续,在文字语句和宗教观上也表现为《五经》的继续,因而,《圣经》学者把《五经》加上《约书亚记》称为《六经》。《士师记》记载以色列民进入迦南以后,国家尚未形成前由士师管理,士师对内是审判官,对外则是军事领袖。《撒母耳记》和《列王纪》是连续性的,分别记载以色列民族建立统一王国和以后分裂王国的全部历史,从撒母耳时代算起到统一王国分裂直至南北两国的先后灭亡。这两卷书记录了希伯来民族长达五百年的历史(约公元前1100—前586)。《后先知书》也是4卷,根据篇幅长短又分为大先知书,即《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三大先知书;小先知书,即《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在《希伯来圣经》中《十二小先知书》合为一卷。

希伯来先知的活动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里都作为上帝意旨的代言人而出现的,有时引用过去的历史,有时预言未来的前景,借以规劝人们遵守上帝的律法。希伯来民族的领袖摩西被视为最大的先知,他的继承人约书亚以及随后的撒母耳、以利亚等也是先知;他们虽没有留下著述,但有《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即《前先知书》留下他们事迹的记录。而《后先知书》则是属分国时期和以后的活动记录,有的是先知亲自写的,有些则是后人根据不同时代的资料编纂加工而成的。

《圣文集》收有体裁不一的11卷经典。《圣文集》的原文含义为“书写的文稿”,表明是书写并收集于不同时期的多种书卷。《诗篇》列于《圣文集》卷首,是《圣文集》中最重要的诗歌书卷。《圣文集》按其原来排列的次序可分为以下三类:(1)诗歌与智慧书,包括《诗篇》、《箴言》、《约伯记》3卷。(2)仪礼5卷,包括《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和《以斯帖记》。(3)启示书与历史书,包括《但以理书》、《以斯拉—尼希米记》、《历代志》3卷。《诗篇》包括多种内容的诗歌,在犹太节期和会堂崇拜上经常被选用,是崇拜仪礼所不可缺少的。《诗篇》中约有半数的诗篇历来被认为是大卫王的作品。《箴言》被认为是所罗门王的智慧诗歌。《约伯记》则属于希伯来诗剧,记载义人约伯遭受的一场巨大的家庭与人身的灾难,和约伯如何经受苦难的考验的故事。仪礼5卷被犹太人称为“米吉罗特”,意为《五卷》。他们在纪念犹太历年中5个重要节期里分别诵读其中特定的一卷,书的排列顺序也就是5个节期的先后顺序。这5个节期和诵读的书卷是:逾越节诵读《雅歌》,以纪念上帝拯救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为奴之地的大爱;收割节(五旬节)选读《路得记》;耶路撒冷陷落日诵读《哀歌》;住棚节(收藏节)选诵《传道书》;普珥节则诵读《以斯帖记》。这5卷的内容与情节与5个节期的特点相适应。《但以理书》是以书中的中心人物的名字定名的,内容分2个部分,即前6章为叙事部分,记述但以理的生平活动;后6章为异象启示部分,记载但以理在波斯诸王期间所见的种种异象,这些异像以隐喻的方式表述了波斯以至希腊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以斯拉—尼希米记》记载公元前538年犹大被掳之民从巴比伦归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以及以斯拉和尼希米所进行改革整顿工作。其所反映的历史年代长达100多年。《历代志》是补充《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中被遗漏的事件,其历史记载起自始祖亚当,终止于犹大被掳之民归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希伯来圣经》的原文是古希伯来文,但其中也有少数部分是用阿拉米文(亦称亚兰文)写的,特别出现于《但以理书》和《以斯拉记》中的一些章节。由于希伯来文原来只有辅音字母而没有元音字母,为保存其原来正确读法,公元6—7世纪,精通希伯来文的犹太拉比(他们被称为马所拉学者),创造了一套希伯来文的元音注音符号。这种标注元音符号的《希伯来圣经》文本,被称为《马所拉文本》。马所拉文本是流传至今的标准《希伯来圣经》文本。《希伯来圣经》后被译为多种文字,最早被译为希腊文,即著名的《七十子译本》,后来又被译为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米文、埃塞俄比亚文、阿拉伯文、亚美尼亚文等。到公元1380—1384年期间才被译为英文。今日《希伯来圣经》不仅是犹太教的经典,同时也是基督教的经典(即《旧约》)。它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经典地位。

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希伯来文学

下一篇:希伯来字母

声明:《希伯来圣经》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