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俄苏犹太人

俄苏犹太人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23 01:09:01

俄苏犹太人

早在第二圣殿后期(公元前1世纪)犹太人就开始来到黑海和亚速海沿岸,在这里建立了最古老的欧洲犹太社区。现在在黑海沿岸发现的大量有关犹太人生活的铭文已证实了这一段历史。另外,还有一些犹太人曾到过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传说他们是古代犹太人“丢失的十个支派”的一部分。

公元7世纪,属于突厥民族的卡扎尔人在克里米亚地区建立王国。8世纪中,在国王布兰的带领下,大约4000名卡扎尔贵族皈依了犹太教,并把犹太教奉为国教。10世纪末,卡扎尔王国被俄罗斯人打败而崩溃,黑海和里海之间的这个一度繁荣的犹太社区也随之解体。许多犹太人向西北迁移到基辅公国。

基辅公国是俄罗斯西南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犹太人在外贸中起了重要作用,犹太商队经常来往于俄国和南面的拜占庭帝国之间,后又来往于俄国和西面的德意志国家之间。十字军东征后,一些德国犹太人向东迁移,使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的犹太人数增加。1240年蒙古人的入侵,使这些地区的犹太社区被摧毁,直到14世纪才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

尽管犹太人在俄国西南部发展很快,俄国始终对犹太人持敌视态度,不允许他们向俄国内地发展。1567年沙皇伊凡四世宣布禁止犹太人到俄国来做生意,后又颁布命令,凡是在俄国境内不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都要被溺死。17世纪中多次发生驱逐犹太人的事件。1667年,有大量犹太居民的东乌克兰被俄国吞并,一些犹太人被杀死,很多人被迫改宗基督教,其余的被驱逐到土耳其、匈牙利和德国。尽管到18世纪俄国已是一个地域广大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却一直坚持既不允许犹太人在境内定居,也不允许他们在境内暂时停留的规定。

这一情况直到1772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后才开始改变。这次瓜分使2万多犹太人被划入俄国境内。后来俄国又于1793年和1795年两次参与瓜分波兰,获得犹太人集中的波兰东部地区,这样就使俄国境内的犹太人达到了100万。沙皇政府已不能再简单地采取驱逐的办法来对待人数如此众多的犹太人。为了解决这个所谓的“犹太人问题”,沙皇政府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划定犹太人居住区域,严格限制犹太人的活动范围;二是实行同化政策,鼓励和强迫犹太人改信基督教。

1786年俄国政府规定犹太人只能在某些区域内居住和生活。到1815年,这种固定居住区域制度被确定下来。固定犹太居住区域大多分布在原波兰境内,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25个省区。犹太人不能到这些区域之外活动,更不能移居到固定区域外。只有某些犹太人经当局特许后才可到居住区域外旅行和工作。在犹太居住区域内,犹太人只占人口的1/9,其余大部分是信仰东正教的农民。由于宗教偏见和当局的宣传,这些贫苦的农民也很敌视犹太人,认为犹太人在经济上剥削和掠夺他们。1802年,政府规定不允许犹太人在乡下生活,也不允许他们向农民出售酒类。这样就断绝了许多人的生活来源,因为原来波兰犹太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靠转租农村土地和在乡下经营旅馆酒店为生。这些人只有流入城市,成为城市贫民。沙皇政府声称,实行犹太居住区域制度是“为了不让犹太人败坏俄国社会”。

虽然犹太人可以开办自己的学校,沙皇政府仍鼓励、有时甚至强迫犹太人将儿童送到国立学校学习。国立学校使用俄语、波兰语或德语,而犹太学校用的是意第绪语。政府的目的是促使儿童们改信基督教。犹太宗教书籍的出版受到严格的检查和控制。182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了“兵役法”,规定12—15岁的犹太青少年必须到军队服役,服役期长达25年。每个犹太社区必须按规定的定额提供入伍青少年。被征入伍的青少年不仅身体受摧残,精神也遭到折磨。当局在军队中宣扬基督教,不少犹太士兵被强迫改信基督教,有时是整支部队集体改宗。父母们都不愿让孩子去参军,他们通过隐瞒年龄,甚至把孩子弄残废,以逃避入伍。政府则派出密探四处追查,以保证入伍人数。

经济上,犹太人必须向政府缴纳一些额外的税款,如举行仪式用蜡烛、按犹太教规宰杀的牲畜等都必须上税。俄国政府颁布了很多歧视犹太人的法律,但有些并未能完全实施。犹太人常用来保护自己的办法之一是贿赂。由于沙皇政府内部的腐败,一些富裕的犹太人通过贿赂各级官员,便可获得到居住区域以外去的特许,免服兵役或从事某些禁止犹太人做的工作等。另外,19世纪初拿破仑的入侵和欧洲解放犹太人的运动也给俄国犹太人的境况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个别较开明的统治者,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也对犹太人采取了一些较宽容的措施。但由于俄国社会中对犹太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和统治集团对犹太人的厌恶,这种相对宽容的时期往往很短暂,随之而来的则是更严酷无情的压制和迫害。

1850年生活在俄国境内的犹太人大约有240万,到19世纪末已接近500万,占当时全世界犹太人的三分之二。这一时期,西欧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开始大量传入俄国;同时,起源于西欧的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也传入了俄国犹太社区。这个运动提倡学习现代科学和文化,加强与非犹太人的交往,打破犹太人自我孤立的封闭状态,塑造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犹太人。俄国的哈斯卡拉曾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认为可以使犹太人更快地溶入俄国社会。但这个运动却受到了犹太教正统派的反对,尤其是受到东欧犹太人中势力很大的哈西德教派的反对。俄国犹太启蒙运动的两个中心分别在立陶宛的维尔诺和乌克兰的敖德萨。这里建立了现代的犹太人学校,除了学习传统的犹太教课程外,还学习大量的世俗科学文化知识。古老的希伯来文开始复兴,一些欧洲书籍被译为希伯来文,希伯来文的小说、诗歌和各种刊物也相继出现。犹太人中产生了一些杰出的记者、律师、医生、文学家和艺术家。

封建制的俄国在近代化过程中曾进行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由此,在对待犹太人的政策上也采取了一些较宽容的措施。1857年废除了犹太人深恶痛绝的强制兵役制度,70年代放宽了对犹太人移居固定居住区域外的限制,彼得堡和莫斯科等过去不允许犹太人居住的城市开始有了犹太居民,甚至某些地区政府中还开始有了犹太官员。但总的来说,与其他地方的犹太人相比,俄国犹太人仍生活在一个受歧视和压迫最严重的国家里。

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遭革命党人刺杀身亡,因涉嫌者中有犹太人,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空前的反犹排犹浪潮。反犹活动先从乌克兰南部开始,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犹太人遭到袭击、驱逐和屠杀。政府对此持默许和支持的态度。1882年5月,内政部长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格限制犹太人在居住区域外的居住权,准许各地居民把“有罪的犹太人”赶出去。后又对犹太人的职业进行限制,减少了大中学校的犹太学生定额。1886年又再次缩小了犹太居住区域。1891年1万多犹太人被赶出莫斯科,1893—1895年各地均发生驱逐犹太人事件。1903—1908年间反犹活动达到高潮,数百个城市都发生屠杀犹太人的暴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如基什尼奥夫一次就有50多人被杀死,500多人受伤;在敖德萨4天的反犹骚乱中有400多人被杀死。一些地区军队和警察也参与了屠杀。

大规模的反犹灭犹给犹太人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和恐惧,许多人开始向国外迁移。自1882年起,这股外迁的势头持续了30年,开始每年外迁5—6万人,1903—1908年间,每年外迁的人达10—20万。自188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的1914年,离开俄国的犹太人将近200万人,他们中80%去了美国,其余的则到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以及巴勒斯坦定居。

一些正统派犹太教徒担心西方世界会使犹太人同化,使他们失去犹太身份,因而宁愿留在俄国,不去西方。另一些人则把希望寄托在俄国的社会变革上。犹太启蒙运动和现代教育培育了一批世俗的、具有现代思想的犹太知识分子,他们相信通过改良或革命可以改变俄国社会,同时取得犹太人的解放。在当时各种政治意识形态中,社会主义思想尤其具有吸引力。1897年10月,立陶宛、波兰和俄国犹太工人总联盟(崩得)在维尔诺成立。这个组织发展迅速,在领导犹太工人进行罢工、示威和在反犹浪潮中保护犹太人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还有一些犹太人则参加了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自由党等组织,投身于改变俄国社会的斗争中。与此同时,犹太民族主义思想也开始形成。这种思想认为,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它不可能也不愿意与其他民族同化,而这个民族的家园就是巴勒斯坦,这就是犹太复国主义。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出生于敖德萨的犹太医生利奥·平斯克,他1882年发表的小册子《自我解放》被认为是现代犹太复国主义最早的著作。俄国犹太人中兴起了“希巴特锡安”(锡安热爱)运动。一个叫做比卢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从1882年起就开始组织犹太人集体到巴勒斯坦定居。因此,俄国实际上是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源地。

1907年,在内外压力下,沙皇政府被迫召开了国家议会(杜马),犹太人代表也参加了议会。但这并不能使各地的反犹活动停止下来。1911—1913年,基辅发生的指控犹太人拜利斯杀害基督教儿童并用其血祭神的案件,再次激起反犹狂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的东部战线正好在俄国犹太人居住区域内,犹太人时常成为双方攻击的目标。大批犹太人从边境逃入俄国内地。战争中,沙皇政府视犹太人为不忠分子,所有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的出版物都被禁止,理由是防止间谍活动。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政府被推翻。3月16日,临时政府宣布废除所有歧视犹太人的法令,犹太人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重申了对犹太人的解放。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赞扬说:“犹太人的解放是我们革命最美好的成果之一,给予犹太人同俄国人平等的权利,使我们从我们的意识中抹去了一块可耻和血污的痕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成立了一些新国家,大量的原俄国境内的犹太人成了这些国家的公民(主要是在波兰、罗马尼亚和立陶宛),苏联境内的犹太人还有280万。多数犹太人对早期的苏维埃政权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各级革命政权中也有犹太人代表,著名的革命领导人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都是犹太人。由于犹太人与红色政权的接近,在1918—1920年的内战中,白军各部把犹太人视为敌人,所到之处对他们进行屠杀,10万多犹太人在内战中被杀害。苏维埃政权巩固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多原来从事手工业、小业主、小商贩和宗教职业的犹太人已不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他们中大部分改行成为工人或农民。由于犹太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一些人被录用为当时国家急需的职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另外各种犹太专业技术人员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行业中也保持着较高的比例。犹太人的分布也逐渐从原来较集中的西部地区分散到内地。1928年苏联政府在西伯利亚的比罗比詹开辟了一个犹太垦殖区,动员犹太人到这里定居,试图把这里建成一个类似的民族自治区,但实际并未成功。在犹太人集中的地区,政府允许开办使用意第绪的学校和出版意第绪语的书籍和刊物。

从一开始,苏联政府就象对待其他宗教一样,对犹太教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政策。犹太会堂和宗教职业人员的数量都受到控制,宗教学校被关闭,宗教出版物被禁止。另外,犹太人中的各种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也受到禁止。崩得从新政权一建立起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犹太复国主义在革命前影响很大,其各种组织有成员30万人。1919年,政府解散了各地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把它们称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20年代后期,托洛茨基集团被从苏联共产党中清除。接着,斯大林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这一时期,大批犹太人被从党和政府中清洗,成立于1918年的苏共犹太局也于1930年被撤销,犹太人事务由内务部直接管理。一批有影响的犹太知识分子也被以“反革命”、“间谍”等罪名遭到判刑和处决。犹太人与共产党的关系日趋冷淡。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入侵苏联时,大部分犹太人(200万左右)已生活在或撤离到内地,但仍有150万人留在了占领区。这些人大多集中在城市,他们遭到纳粹的残酷屠杀。仅从1941年10月到12月,就有30多万人被集体枪杀。整个战争期间,死难的苏联犹太人达100万,其中绝大部分是无辜的平民。留在敌后的犹太人有一些在苏联人掩护下幸免于难,还有很多人参加了敌后游击队。苏联政府战争期间成立了一个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以动员国内犹太人参加战争并争取世界犹太人的支持。

战后,出于与美英争夺中东的需要,苏联承认了新成立的以色列。但苏联国内犹太人的境况却没有改善,犹太文化受到压制,犹太知识分子不被重用。1953年还发生了所谓医生谋杀案。很多犹太人被强迫迁到西伯利亚定居,而不允许他们移居国外。斯大林去世后,情况稍有好转,但犹太人始终与政府保持着距离。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后,苏联官方又提高了反对以色列和犹太复国主义的调子。但自1970年起,在国际压力和国内犹太人的要求下,政府开始放松了对犹太人出境的限制。1948—1970年间只有2.1万人被允许移居以色列,但在1971—1981年的10年中就有25万人被允许离境。这些人大多数去了以色列,其余的则去了美国等西方国家。80年代中,每年出境的犹太人从数千到数万不等。但申请的手续仍十分复杂和困难。

据1989年的统计资料,苏联犹太人总数为172万。自戈尔巴乔夫主政后,苏联与西方实现了缓和并与以色列改善了关系,放宽了对犹太人移居国外的限制,出境的犹太人数大大增加。1989年以来,由于苏联经济情况恶化和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已有100万以上的犹太人提出申请,要求移居以色列。仅1990年就有20多万人到达以色列。到达以色列的苏联犹太人中的一部分被安置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俄巴底亚书》

下一篇:俄陀聂 Othniel

声明:俄苏犹太人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