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托拉》诵读

《托拉》诵读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13 21:09:01

《托拉》诵读

犹太教习俗之一,指犹太会堂中定期对《摩西五经》指定部分的吟诵。按犹太教有关规定,诵读时,犹太会堂的人数必须达到法定教徒人数(即至少需有10名以上成年男子在场),诵读必须在正式礼拜仪式中进行,必须使用羊皮律法书卷。《托拉》诵读作为犹太教古老礼拜仪式中的一项独特活动,从第二圣殿时代起成为犹太会堂仪式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在追溯它的起源时,仍把摩西看成是该活动的始作俑者。犹太哲人认为,摩西在世时,一直试图在安息日、节日和新月日推行对圣书的诵读活动。后来,从巴比伦返回的犹太先知以斯拉着手对犹太教进行整顿时,把它推广到每周一、四以及安息日午后的仪式中去。这一做法在拉比犹太教初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陈式,各诵读部分开始有了特定的名称,每次被请去诵读教徒的人数以及每周诵读内容逐步固定下来。然而,诵读活动真正发展成为一种习俗,具有系统化、陈式化的特征,是在《塔木德》时代开始的公元3世纪。这时,以巴勒斯坦和巴比伦为主的两种诵读周期形成。巴勒斯坦诵读习俗根据3年中星期数把《托拉》分成175个章节,这样在3年的时间里正好将全部《托拉》诵读一遍。这一诵读周期习俗在13世纪前后消亡。巴比伦诵读习俗则根据一年中星期数(以犹太历闰年为准)把《托拉》分为54个章节。这样,在一年的周期中正好将全部《托拉》诵读一遍。由于正常年份只有52个星期,加上部分安息日与重大节日重叠,诵读《托拉》活动必须停止,为确保在一年内将《托拉》诵读完毕,故又规定有些安息日诵读的内容必须“拍双”。等到西姆哈斯《托拉》节到来的那一天,过去一年的诵读《托拉》周期正好完毕,新的诵读《托拉》周期随即开始。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使得诵读《托拉》活动永不停止。目前,这一最初产生于巴比伦的习俗已为全世界犹太人所接受。

犹太会堂举行的《托拉》诵读仪式庄严、热烈,洋溢着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诵读开始前,会众都要起立,目迎《托拉》经卷从约柜中取出,在诵读台上放好。诵读完毕后,会众要再次起立,目送《托拉》经卷放回约柜中去。在诵读过程中,每请一位,人们都要吟诵“祝福我们的祖先”颂词。诵读完毕后,还要把《托拉》经卷高高举起,人们齐唱《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陈明律法》之歌。有幸在这时举起《托拉》经卷,并将经卷展示给会众的人被称为“高升者”(在塞法迪、意大利、东方犹太社区中,则在诵读之前高举经卷)。随后,另一位会众被请上来与之一道将经卷卷起,放回约柜。

被请到讲经台去诵读《托拉》的人数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定。一般说来,在周一、周四、安息日午后、禁食节、哈努卡节、普珥节以及赎罪日午后举行的诵读活动中,被请人为3人;在新月节、逾越节和住棚节节期日中,被请人为4人;在三大朝圣节和新年晨祷中,被请人为5人;赎罪日晨祷中,增加至6人;正常的安息日晨祷中,被请人为7人。《托拉》诵读一般在安息日晨祷结束后和附祷开始前进行。

犹太哲人曾制定出一套请诵读人顺序的规定。第一位被请人应来自祭司阶层,第二位应来自利未家族,从第三位起是普通犹太人。如会堂中没有来自利未家族的人,第二位仍从祭司阶层中出;在没有祭司阶层的人在场时,可以请利未家族的人,或一位普通犹太人,但如请普通犹太人作为第一诵读人,则不能再请来自利未家族的人为第二诵读人。在一些特殊场合,上述优先权可以变更,如新郎有权充当第一诵读人(再婚者除外);其他有优先权的人还包括达到举行成年礼年龄的男孩、刚做父亲的人和刚结束息瓦治丧期的人等。

目前,美国的大多数改革派犹太会堂不是缩短诵读的内容,就是完全取消这一习俗。一些保守派犹太会堂重新采用3年诵读周期。在一些非正统犹太会堂,犹太女子也可被请去参加诵读活动。

《托拉》诵读周期见附表16。

正在犹太会堂诵读《托拉》的拉比

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声明:《托拉》诵读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