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希伯来诗歌

希伯来诗歌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18 11:18:01

希伯来诗歌

主要指古希伯来人用希伯来文创作的各类诗歌。流传下来的希伯来文献中,希伯来诗歌的数量众多,现在主要保存在《希伯来圣经》中。《诗篇》、《箴言》是希伯来诗歌的典型书卷,《约伯记》属于希伯来诗剧。此外,尚有《雅歌》、《耶利米哀歌》代表两类不同的诗歌。《先知书》中的神谕和预言就其体式而言,大部分也属诗歌的体裁。在历史记事的书卷中,也常出现片段或整章的诗歌内容。据统计,《希伯来圣经》中的诗歌书卷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左右,如连同散见于其他书卷中的诗歌,希伯来诗歌的总量超过全书的四分之一。可见,希伯来人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至今虽无法确定上古希伯来诗歌的产生年代,但可以肯定,在书面诗歌作品出现之前很久,希伯来人就已运用口头的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说谚语格言等方式,将各种古老传说、历史故事和人生哲学等,借着诗歌的传唱,一代代传递下来。希伯来文化遗产的早期作品《摩西五经》中就包含有古代诗歌材料,如《创世记》中的《拉麦复仇之歌》、《出埃及记》中的《红海胜利之歌》等。《士师记》第5章《底波拉之歌》,文字古老,被确定为是公元前12世纪的诗歌。此后,还有大卫哀悼扫罗和约拿单阵亡的《弓歌》等。

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1世纪,是希伯来诗歌发展、演变、繁荣直至衰落的时代。保留在《旧约》、《次经》、《伪经》中的大量诗歌均写作或抄录于这一时期。如《旧约》中现存的《诗篇》、《哀歌》、《雅歌》、《箴言》、《约伯记》、《传道书》和《次经》中的《便西拉智训》、《所罗门智训》等。公元1世纪之后,随着希伯来民族的沦亡,古希伯来人的诗歌创作也告终结。

如此看来,希伯来诗歌的创作年代长达千余年,从游牧时期、出埃及时期、士师时期、王国时期、分国时期、被掳时期、波斯时期直到希腊时期、罗马时期。创作地点则遍布巴勒斯坦及四邻广大地域。诗歌的作者也包括当时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希伯来诗歌的创作往往与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有些诗歌是作为宗教活动的一部分而创作和应用的。在宗教仪式中的应用,不仅有吟诵,还常伴有琴笛鼓瑟,有时甚至出现载歌载舞的蔚为壮观的游行场面。

《诗篇》可以说是希伯来诗歌中最丰富的一部抒情歌集,包括有祈祷诗、忏悔诗、赞美诗、咒诅诗和朝拜诗等等,共有诗歌150篇,长短不一,最短的诗只有2节,最长的长达176节。其年代也早迟悬殊。《诗篇》历来相传是大卫王的作品。150篇中有73篇归在他的名下。大卫是公元前11世纪的人,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他甚至是比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还要早的一位诗人。《诗篇》中的这73篇诗不可能都是大卫的亲笔作品,因有些诗的内容不符合大卫的身份和时代背景,可能是别的作者献给大卫的。但其中确有一些诗篇的内容符合大卫的身世和经历。如《诗篇》的第18篇显然反映大卫做王前遭受扫罗和敌人迫害时面临绝望的苦境。此诗有这样的诗句:“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匪类的急流使我惊惧;阴间的绳索缠绕着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诗篇》第23篇是一首有名的诗歌,它反映作者虽历经危险艰难和死亡的威胁,但他象羊在牧羊人的照顾保护下,履险如夷,安然无恙。“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此诗中“死荫的幽谷”一词,今日英语中已成为一句常用成语,通指“极端痛苦折磨的境地”。《诗篇》的其他部分,多数是无名氏的作品,都是带有丰富的宗教感情的诗歌,包括赞美上帝、祈求赦罪、呼吁拯救的诗章。还有少数是反映犹大亡国之后,百姓被掳至巴比伦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诗篇》第137篇:“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的歌吧!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报复你……拿你的婴孩摔在盘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从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背景看,这时已是国亡家破,众民被掳巴比伦的年代。作者对祖国无限怀念和热爱,对敌人则无比憎恨。它鲜明地表达了亡国的惨痛与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圣经》中还出现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这就是《雅歌》,又名《所罗门之歌》或《歌中之歌》。《雅歌》共8章,篇首标明作者是所罗门王,但没有足够的证据,可能是后人假托所罗门王的名字,借以提高《雅歌》的地位。此组诗歌的内容是一组组精选的爱情诗歌,包括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双方和应、互相倾诉爱慕的诗句。

与《雅歌》情调截然不同的是《哀歌》,又名《耶利米哀歌》,共5首。后世将《圣经》中这5首反映耶路撒冷城被毁的悲哀诗歌归给耶利米先知。耶利米是公元前6世纪的犹大国先知,他生活、工作的年代正是国家衰微,强敌巴比伦压境的多难之秋。他预见国之将亡,忧心忡忡,终日为国为民流泪哭泣,被人称为“流泪的先知”或“哭先知”。他曾作如下自白:“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百姓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哀歌》描写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陷犹大国首都耶路撒冷后,都城被毁、众民被掳的悲惨情景。诗歌为希伯来诗的“气纳体”。“气纳”,希伯来文意为“恸哭”、“哀悼”。气纳体诗歌的特征是诗句的顿读遵循三长二短的间歇规律,表现有如哭泣的呜咽吞声,上气长三音步,下气短二音步,似有悲怆气塞不能卒读之势。据说这是希伯来善唱哀歌的妇女通常唱丧歌的格调。《哀歌》5首都是写于民族危亡之秋,主题都是哀悼国家的灭亡,表现高度爱国主义思想,被后人尊为希伯来的民族绝唱。

上述《哀歌》5首中有4首离合体字母序诗,这是希伯来诗歌中一种特有的格式。字母序诗是以希伯来字母表的顺序作为每一行诗的起始字母而写成的诗。希伯来文有22个字母,因而字母序诗必须是22行(或22行的倍数)。这22行诗的排首字母必须按次序排成希伯来文的字母表。如以英文字母序诗为例,即第一行诗的排首字母是A,第二行诗的排首字母是B,第三行是C……。从全诗的左侧,按各行的排首字母,垂直读下来,应正好是A、B、C、D……Z的26个英文字母表。这就是英文的字母序诗。希伯来字母序诗不同的是一共22个字母,书写方式是从右到左(与英文的从左到右相反)因此垂直排列的字母表是在全诗的右侧而非左侧。《诗篇》150篇诗中有第25、34、37、111、112、119、145是字母序诗。其中第119篇是最长的一篇结构严密的长诗。全诗共176节,正好是22个字母8的倍数。就是以每一个字母起始都写8行诗,如此写下来,写完22个字母,就成为22乘8的176节长诗了。

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希伯来学

下一篇:希伯来律法

声明:希伯来诗歌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