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布伯 Martin Buber

布伯 Martin Buber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08 11:14:02

布伯 Martin Buber

【生卒】:1878—1965

【介绍】:

犹太哲学家、神学家、《圣经》翻译家、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理论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3岁时母亲出走,由祖父母抚养成人。其祖父是一位著名的《米德拉西》学者。布伯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学习《圣经》和《塔木德》等犹太经典,形成了对犹太文化特有的爱。青年时代曾先后在维也纳、柏林、莱比锡、苏黎世等大学学习哲学和艺术。1904年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深受德国哲学家,特别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布伯成长的时代正值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之时,从学生时代起,他就积极投入这一运动。1898年,在莱比锡发起成立全国犹太学生联合会。早年追随赫茨尔,1901年被任命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周刊《世界报》编辑,后认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必须以文化复兴为基础,因此而疏远赫茨尔的政治路线。1906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德语《犹太人》月刊,并任主编,直至1929年。该刊很快成为所有懂德文的犹太知识分子的中心论坛。布伯从交感哲学出发,认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应该在关注自身发展同时也关心阿拉伯人的需要,他主张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携手合作,在巴勒斯坦共同建立一个导致两个民族都能自由发展的联合国家。1925年起,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犹太教和犹太伦理课程。1933年纳粹掌权后,他被剥夺教授职位,但继续在德国许多地方讲授犹太教。1934年出任德国犹太成人教育和教师进修组织总监,成为在精神上反抗纳粹迫害的英勇发言人,直到纳粹明令禁止他在集会上发表演讲为止。1938年,德国加剧了对犹太人的迫害,他逃出德国,来到巴勒斯坦,被聘为希伯来大学社会哲学教授。1949年,在耶路撒冷创办成人教育师范学院,并任院长。1951年从希伯来大学退休,协助创办了比亚利克希伯来出版社。1960—1962年间出任以色列科学及人文科学院第一任院长。移居巴勒斯坦后,布伯从未中断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再希望与阿拉伯民族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最终建立一个由犹太和阿拉伯民族共同管理的国家。他的这一主张赢得了许多阿拉伯人的尊敬。1965年,当他逝世时,一阿拉伯学生组织在他的墓地上献上花圈,以表示对这位为犹太和阿拉伯民族之间和解而作出努力人士的纪念。

在学术方面,布伯为弘扬犹太文化献出了毕生精力。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开始著书立说,介绍犹太文化。在哲学方面,他于1923年发表的《我—你》一书成为20世纪犹太哲学经典。书中,布伯用“我—他”和“我—你”两种关系说明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他认为,“我—它”关系实际上是把他人作为物看待,不可能真正建立人与人的关系;而在“我—你”关系中,双方都是主体,是一种平等、互利、直接、对话的关系,是一种基于尊重所有人的价值的正常关系。他还认为,“我—你”关系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与上帝之间的永恒关系。在布伯看来,《圣经》是一本以色列人与上帝对话的记录,犹太教的各项律法是人对这一对话的部分反应。为了使人与上帝的对话继续下去,每一代人都要对这种“人与上帝”对话关系作出自己的反应。因此,对一代人有约束力的律法不一定对另一代人有约束力,人在新形势下必须制定新的律法以适应自身需要。由于这一观点有悖于拉比犹太教的传统,曾导致一些正统犹太教徒对他不满。然而,他的这一哲学观点对20世纪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思想均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与罗森茨维格一道被视为现代犹太教——基督教对话运动的先驱。布伯所著的其他哲学著作还有:《人与人之间》(1936)、《先知的信仰》(1950)和《善与恶的两幅图画》(1952)等。

布伯的哲学观对其一生学术研究也产生重要影响。20年代,他参与友人罗森茨维格翻译德文版《圣经》的工作。罗森茨维格死后,他独自一人完成这一工作。这部从希伯来文译出的《圣经》较好地保持了原文风格,丰富了德国文化。布伯对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的毕生研究更是受这一哲学观的影响。人与上帝对话成为研究的中心内容。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成就,对传播哈西德神秘主义思想起到重大作用,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哈西德主义所具有的积极价值。他在这方面发表的著作有:《哈西德故事集》(1947—1948)、《美名大师的传奇》(1955)、《哈西德主义与现代人》(1958)、《哈西德主义的来源及其含意》(1960)等。

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布里哈

下一篇:布哈拉犹太人

声明:布伯 Martin Buber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