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士师记》

《士师记》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11 02:12:01

《士师记》

《希伯来圣经》《前先知书》中的一卷。在《希伯来圣经》中,本卷名称含义为“审判者”(复数式),即“士师们”。士师的职责在和平时期是百姓的审判官,在战时则为群众的军事统领。

《士师记》主要记载士师时期12位大小士师的事迹。前一二章简述约书亚死后,各支派在迦南的情况;从第3章至16章分述12士师的战绩,这部分构成《士师记》的核心;第17章至21章不属于士师的事迹,为附录部分。

《士师记》的核心部分是第3—16章,其中分别记述12位大小士师管理时期内国中太平的年数。在两次太平的年代中间,插入被敌人压制的年数。根据《士师记》提供的数字,除缺少一次外,总太平年数为299年,被压迫和统治的年数为111年,两者相加,共达410年。

其实,希伯来民族史中的士师时期的总年数不可能如《士师记》中所记年数的总和(长达410年)。“士师时期”是介于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的“摩西时期”和扫罗、大卫、所罗门建立统一王国的“统一王国时期”中的一个时期。按《圣经》本身有关这段时期的年代记载,也足以证明士师时期的年数不可能长达四百年。如《列王纪上》第6章第1节记:“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480年,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2月,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这个记载说明从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到所罗门王登基为王,开始建造圣殿,这两个事件相隔480年。从摩西时期到所罗门王国时期,中间包含了士师时期在内,如果单单士师时期就占有410年,则其余的事件统共只剩下70年,而这70年是远远不够分配的。从摩西到所罗门之间,除士师时期外,其他的大事件至少还有:(1)出埃及后在旷野流荡的40年;(2)约书亚在世的年代和约书亚死后,长老还在的年代;(3)以利在示罗作祭司和士师的40年;(4)撒母耳治理的20多年;(5)扫罗为王的年代;(6)大卫在位40年。单上述6项事件加起来的年数就有150—200年,如加上士师时期410年,将大大超过《列王纪上》第6章第1节所记的480年了。由此可见,士师时期不可能长达400多年之久。根据希伯来民族历史的参考年代,出埃及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约公元前1220年),统一王国时期建立在公元前11世纪(扫罗约登基于公元前1028年),在这两者的两个世纪之间,即为士师时期的年代,总年数大约在150—200年之间。《士师记》中的总年数应不超过200年。现在对此问题的合理解释是:《士师记》中的12位士师不是全以色列民族统一的领袖,而多半是属于单独一个支派或数个支派联合的领袖;他们的事迹在时间上是互相重叠而不是连续衔接,重叠的年代应从总的年数中扣除。

现在一般学者认为,出埃及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可能在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92—前1225)的儿子梅尼普塔(公元前1225—前1215)在位之时,大约在他统治的中期,即公元前1220年。而大卫登位在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013—前973)。在公元前13至前11两个世纪之间,即为士师时期。此时期一些重要人物的年代大约为:底波拉(公元前1150年);以利(公元前1155—前1080);基甸(公元前1100);参孙(公元前1100);那弗他(公元前1050);撒母耳(公元前1100—前1020);扫罗(公元前1028—前1013)。

《士师记》第一部分记载约书亚死后,以色列各支派分割占领迦南的情况,这一部分并不是原有的,乃是后来加在本书的篇首的。因为这一部分的多数内容已在《约书亚记》中出现。如《士师记》记载迦勒以女儿押撒悬赏:“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这一段故事早在《约书亚记》第15章第13—19节出现过,只是《士师记》把这件事记在约书亚死后,而《约书亚记》第1章第27—28节、第1章第29节分别与《士师记》第17章第11—13节、第16章第10节雷同,两者可能是引自同一较古的“耶典”资料。

《士师记》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中心部分。它先记载约书亚的死和埋葬,以色列人于是进入一个“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的世代,这一句话在语气与内容上正好是接续《约书亚记》第24章第28—31节的结尾,表明约书亚在世和死后,诸长老还在,百姓还事奉耶和华,但这个世代过去了,“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以色列人就被交在敌人手中。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士师(拯救者)救他们,于是“国中太平”多少年。所以《士师记》中记载士师拯救的格式是:以色列人作恶——遭难——悔罪呼求——士师兴起行拯救——国中太平—以色列人复作恶……。《士师记》中记载的6个大士师都按照这个格式。至于另外6个小士师,虽事迹记载材料较少,但仍体现这个格式,即遭难时得小士师的拯救,获得暂时的国内太平。

《士师记》的第三部分记载但支派移居和以法莲人米迦的故事,以及便雅悯基比亚的罪恶等。这已不属于士师的事迹,显然是后来加入的部分。

关于《士师记》编集成书的过程,因《士师记》中的士师故事来源很古,最早是口头流传的各个支派的英雄故事,以后写成文字,最后才逐渐汇总成集,所以书中出现的资料有所重复。例如底波拉英雄故事中有散文(第4章)与诗歌(第5章)各一篇章,第5章称《底波拉之歌》,其文字极古老,被认为是圣经中最古老的诗歌之一,可能为当时战役的目击者所作,以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属于公元前12世纪(约公元前1150)的作品。《士师记》中的士师英雄故事约在公元前七八世纪之间初步编集成书,有的故事由两种资料组成,如士师基甸蒙召的故事包括第6章第11—24节与第6章第25—40节两组;第2章第6—9节记载约书亚死与埋葬和《约书亚记》第24章第28—31节所记雷同,这证明出于同一资料。

公元前7世纪,《申命记》成书,而带《申命记》观点的《士师记》在士师故事集的基础上编成。到公元前5世纪,《士师记》第一部分与作为附录的第三部分加入于《士师记》的中心部分,成为现在共有21章的《士师记》。

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士师

下一篇:工人营

声明:《士师记》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