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路得记》

《路得记》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26 01:42:01

《路得记》

《希伯来圣经》第三部分《圣文集》中的一卷,列于《雅歌》之后。本书记载犹太史士师时期中一个摩押女子名叫路得的故事。故事简单情节为: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巴勒斯坦以色列士师秉政的时代,伯利恒地发生饥荒,有一家人名以利米勒和他的妻子拿俄米带了两个儿子避荒于东方摩押地,以后两个儿子都娶了当地摩押女子为妻,经过十年的动荡变迁,这个家庭中三个男子先后去世,留下一个三寡妇之家。历尽人世辛酸的婆婆拿俄米于灾荒过后,要归回伯利恒故乡,两个摩押媳妇之一的路得却坚持要随婆母拿俄米回她的故里。路得说:“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于是相依为命的婆媳两人一同回到巴勒斯坦。那时正是伯利恒的收割季节,在收捡麦穗的收割场上,路得遇到了宽宏、善良又富有的亲族波阿斯。按摩西的律法,兄弟或亲族对于没有儿子的家庭,他们有义务娶死人之妻而为其生子立后。在婆母拿俄米精心的安排下,波阿斯尽了亲属本份娶路得为妻。之后,路得与波阿斯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俄备得,这俄备得就是以后著名大卫王的祖父。

《路得记》的故事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士师时期,但成书应晚在士师时期之后,因本书的结尾部分提到大卫王的家谱,所以可以肯定,本书最早也只能写于大卫王时代之后。近代学者有的把本书的成书时期推迟到犹大国灭亡被掳归回的时期之后,大约在公元前6—前5世纪。主要的原因是本书的故事非常强调路得是一个外邦的摩押女子,在全书短短的四章里竟接连出现七次“摩押女子路得”这个词语,有一次没有提“摩押”,但指明路得是“外邦人”。本书一再强调贤慧的路得是“摩押女子”,这决非偶然的重复。因为在《希伯来圣经》中,摩押人是亚伯拉罕侄子罗得与自己的女儿所生的、并遭到诅咒的后代,因此“摩押人”与“私生子”同一个意思,故不得加入耶和华的会。据历史记载,历代摩押人也是与以色列人为敌。希伯来的三大先知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的书中也不乏谴责摩押的词语。摩押人是如此的遭到贬斥,如此的不受欢迎,而《路得记》中如此贤慧、如此受人赞誉的主角路得,恰恰是出身于这个“外邦族类”的摩押,这就说明虔诚的外邦人也是上帝祝福的对象。

公元前6世纪之后,被掳归回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重修被毁的圣殿,为保证民族的纯洁,犹太省长尼希米禁止犹太人与外族人通婚,要他们起誓“必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外邦人的儿子,也不为自己和儿子娶他们的女儿”。文士以斯拉进一步坚持“要离绝这些国的民和外邦的女子”。他们采取的这类措施造成部分犹太人极大的痛苦,并受到一些人的强烈不满。这时《路得记》的出现却以一位贤慧的“摩押女子路得”为例,记述她两次与犹太人结婚,蒙受上帝祝福,至终成为光辉大卫王的曾祖母,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不应歧视、排斥外邦人,摩押人虽属被贬斥的异族,但以色列民族史上显赫的大卫王身上却也含有此异族摩押人的血统。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摇祭

下一篇:暗利 Omri

声明:《路得记》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