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犹太人与犹太教 > 撒玛利亚

撒玛利亚

来源:犹太人与犹太教 时间:2017-03-26 09:18:01

撒玛利亚

1. 古犹太城市名,现名撒巴斯提亚。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示剑西北约11公里处。分国时期,北国以色列暗利王用二他连得银子(约70公斤)从撒玛手中购得此山,并在山上建城,以原主人的名字给这座新城命名为撒玛,即撒玛利亚,同时将首都从得撒迁到撒玛利亚。直到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为亚述帝国所灭,该城一直是北国的首都。撒玛利亚城地理条件优越,地位适中,地势险要,周围群山环抱,中间是肥沃的盆地,从耶路撒冷去以斯德伦、加利利和腓尼基的这条要道经过该城,使撒玛利亚的交通十分便利。暗利作以色列王时,迫于北方强敌亚兰便哈达一世的压力,不得不准许亚兰人在撒玛利亚城开设集市。暗利王死后,其子亚哈王继位。亚哈统治期间,北国以色列国势兴盛,两次挫败便哈达二世对撒玛利亚城的围攻,使得便哈达二世求和,由此,以色列人在亚兰首都大马士革也开设了集市。亚哈王为了加强与西顿的防御合作与发展贸易的友好联盟关系,娶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为妻,耶洗别是虔敬的西顿异神的崇拜者,她给以色列人带来了异族的神,导致以色列人崇拜西顿的神明。亚哈王在撒玛利亚为西顿神的主神——太阳神巴力造庙、筑坛,还跟随耶洗别一同去敬拜巴力邪神。据说,当时事奉巴力的先知有450人,事奉亚舍拉的先知有400人。著名的先知以利亚不但严厉谴责了这种崇拜异神的行为,还与巴力先知在迦密山斗法,450名巴力先知在求告巴力神时自割、自刺而死。以利亚虽然取胜,但迫于王后耶洗别的淫威不得不逃到西奈山。亚哈王还在撒玛利亚城兴建城邑,并为自己修建了用象牙艺术品装饰的王宫,一道环绕山顶的城墙将这座庞大的豪华王宫及庭院围在里边。在稍低一点的台地上及山脚,还有两道城墙。砌墙用的石块,都经过工匠的雕琢,非常精细别致。在亚哈王联合南国犹大攻打亚兰的战斗中,亚哈王死于乱箭之中,尸体被拉回撒玛利亚,血染的车在城北的一个池旁清洗。耶户背叛亚哈的继承人建立耶户王朝,暗利—亚哈王朝就此覆灭。耶户对撒玛利亚城内巴力神崇拜进行了清算。他命人将王后耶洗别从窗口扔下来,活活摔死,尸体被野狗吃尽。接着,他又命令撒玛利亚的长老将在撒玛利亚的70多个亚哈族人全部杀死。并用计将拜巴力的人和祭司诱至巴力庙,一举歼灭了他们。他还毁坏了巴力柱像,拆毁了巴力神庙,改为厕所。以利沙时代,亚兰军队再次围攻撒玛利亚城,为以利沙所阻。其后,亚兰王便哈达三世又来攻打撒玛利亚城,致使城中发生饥荒,百姓缺衣少食,到后来甚至易子而食,悲惨至极。最后,由于亚兰军队突然连夜撤走,撒玛利亚城及城中百姓才得以死里逃生。何细亚王在位时,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率军围困撒玛利亚城,撒玛利亚居民艰苦抗御达三年之久,直至撒缦以色五世死去。继任者撒珥根二世一举攻陷撒玛利亚城,大批以色列百姓被掳至亚述各地。这一年,即公元前722年撒玛利亚城的陷落标志着北国以色列的灭亡。亚述王从巴比伦、古他、亚设、哈玛和法西瓦因迁来大批的异族百姓居住于撒玛利亚,用以补充该城被掳的犹太人。以后那些没有被掳走,仍然留住在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与这些外族人杂居通婚,产生众多混血的后代,再加之异族的宗教、文化、习俗的影响,渐渐被同化成新的民族,称为“撒玛利亚人”。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彻底击败了大利乌三世的波斯残军,波斯帝国灭亡。撒玛利亚城为他所占,他将撒玛利亚城作为马其顿殖民地的行政中心。由于亚历山大大帝推行希腊化运动,再加之他对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的宗教宽容政策,赢得了犹太人的拥护,使得撒玛利亚城很快被希腊化。城中的犹太人逐渐讲希腊语,穿希腊服装,采用希腊式建筑,加入希腊军队,欣赏希腊的艺术,研究希腊哲学等等。公元前107年玛喀比王朝独立时期,约翰·胡肯奴攻陷了撒玛利亚,基于过去数世纪以来的民族仇恨,犹太人将此城破坏无余,使之成为荒无人烟之地达数十年之久。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的将军庞培横扫巴勒斯坦地区,撒玛利亚城被划归叙利亚行省。虽然经过公元前57—前55年的整修,但毕竟是元气大伤,撒玛利亚城始终未能恢复从前的宏伟与繁华。公元前37年,大希律王与他的宠妃马利亚米在撒玛利亚城结婚。7年后,罗马恺撒奥古斯都正式将此城赐给大希律。大希律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兴土木,重修撒玛利亚城,并将城名改为瑟巴斯特,用以讨好恺撒。此外,在当年耶洗别王后所住的王宫废墟上,大希律王还为恺撒奥古斯都建了一座辉煌壮观的罗马神寺庙,庙前有约70平方米的大院,有数十级台阶引到庙门口,庙东是一个四方形的广场,有商店,十分繁华。此时的撒玛利亚已成为异教之城。在城中北部山谷边缘,大希律建了竞技场,是多利克式建筑,四周有石墙围绕,有柱子擎着屋顶,观众可站或坐在阴凉处。场地长达95米,宽58米,为古奥林匹克标准跑道。新城的城墙建在山坡下,围绕了很大一圈,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最宽处竟厚达一公里。

2. 现代地名。指约旦河以西、耶路撒冷以北,以纳布卢斯城为中心的丘陵地区,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撒玛利亚及其以南的犹地亚一起被广泛地称为约旦河西岸,共5900平方公里。

1947年11月通过的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中,约旦河西岸被划归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在1948—1949年的阿以战争中,这一地区被约旦占领。现在约旦河西岸(即撒玛利亚和犹地亚)与以色列的分界线就是1949年约旦与以色列的停火线。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至今一直控制着这个地区。自1967年以来,约旦河西岸始终是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一个焦点。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多数国家都认为以色列的军事占领是非法的,要求以色列撤出这个地区,让当地人民实行民族自决并建立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家。虽然以色列至今没有正式兼并约旦河西岸,但只同意当地阿拉伯人在以色列控制下实行自治,而不同意建立一个独立的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阿拉伯人的代表,认为“巴解”是一个旨在消灭以色列的恐怖组织。

以色列坚持长期占领约旦河西岸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以色列认为这个地区对它的安全和战略极为重要,必须保持对这个地区的控制。与约旦河西岸相邻的以色列国土是一条狭长的地带,宽度为18—28公里,这里人口稠密,并有特拉维夫、海法、耶路撒冷等主要城市。以色列担心约旦河西岸如果在持敌视态度的阿拉伯人的控制下,就会对以色列构成致命的威胁。另一方面是以色列政治上的右翼势力(如利库德集团等)和犹太教正统派坚持认为撒玛利亚和犹地亚是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为在宗教上,这里是耶和华赐给犹太人的土地;在历史上,这些地区曾经是古以色列国家的组成部分。所以,他们声称今天以色列仍然对这里具有历史和宗教的权利。以色列国内这一部分人一直要求政府正式兼并撒玛利亚和犹地亚。但持温和态度和世俗观点的人认为,在以色列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条件下,应当考虑放弃对约旦河西岸的占领。

自1977年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利库德集团执政以后,以色列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加强对约旦河西岸的占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历史上,约旦河西岸(即犹太人所称的撒玛利亚和犹地亚)一直有少量犹太人居住,1948—1967年约旦占领期间,犹太人被全部赶出这一地区。1967年以色列夺取约旦河西岸以后,逐渐有犹太人来定居。1975年共有15个犹太人定居点,犹太人1800人。这些定居者中很多是由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和正统犹太教徒组成的“信仰者集团”的成员,他们的定居点大多建立在原来荒凉贫瘠的约旦河谷地区。1977年后,在政府的鼓励下,到约旦河西岸定居的犹太人数增加很快。到1988年,犹太人定居点已达130个,定居者人数达62000人。以色列计划到1990年使定居者达到11万人。由于利库德政府取消了关于禁止犹太人私人在占领地区获得土地的限制,定居者在约旦河西岸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大片土地和水资源。到1988年,犹太人已获得约旦河西岸40%的土地。大量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定居,引起了当地阿拉伯人的不安和紧张,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对此表示反对。

自1987年底开始,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发动了反对以色列占领的起义,与犹太定居者之间的冲突明显增加。以色列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加强了对占领地区的控制。1988年8月,约旦国王侯赛因宣布断绝与约旦河西岸的一切联系,这是自1967年以来约旦首次表示放弃对约旦河西岸的要求。同年11月11日,巴解组织领导下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其领土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首都为东耶路撒冷。这些事件使这个地区的局势和前景更加复杂,使以色列的占领也更加困难。以色列国内在对占领地区的态度上的分歧也在不断加大。

约旦河西岸属丘陵地区,海拔高度600—900米。由于气候温和,雨量适宜,传统上这里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辅以畜牧业。现在也有一定的加工业和制造业。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约旦河西岸有阿拉伯人口84万5千人,战争中很多人越过约旦河逃到约旦,到1967年9月人口下降到59万6千人。由于出生率较高,到80年代末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口回升到85万,分布在450多个城镇和村庄里。在1987年底以前,当地大批的阿拉伯人进入以色列做工,在建筑、农业等行业为以色列提供廉价的非技术性劳动力。1988年以来,由于阿拉伯人发动反以起义,他们开展抵制与以色列进行商业贸易的活动和拒绝为以色列提供劳动力,使当地的经济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自1991年初海湾战争以后,与约旦河西岸保持商业往来的约旦受到削弱,这使约旦河西岸的经济进一步受到打击,人民的收入减少,生活水平降低。

相关犹太人与犹太教

上一篇:《撒母耳记》

下一篇:撒玛利亚人

声明:撒玛利亚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