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军百科 > 正文

红海

来源:海军百科 时间:2017-06-09 01:52:02

Red Sea

Hong Hai

红海

印度洋伸入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内陆海。因沿岸局部水域生长繁茂的束毛藻使海水呈红棕色而得名。东南-西北走向,长约2250千米,平均宽290千米,最宽处355千米,面积45万平方千米。一般水深500~1000米,最深达3039米。沿岸有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吉布提、也门、沙特阿拉伯、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9个国家。西北经苏伊士运河通地中海达大西洋,东南经曼德海峡接亚丁湾达印度洋,是两大洋之间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地,为联结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

红海北端被西奈半岛分成两个海湾:东侧亚喀巴湾,长189千米,宽19~27千米,平均深1000米,最深达1828米,湾顶是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红海的唯一出海口,湾口为蒂朗海峡,峡中有蒂朗及萨纳费尔岛,形势险要,航行不便,曾是中东战争中的争夺要地;西侧苏伊士湾,长325千米,宽14~48千米,大部水深30~70米,是经苏伊士运河出入地中海的要冲。红海南端的曼德海峡,长18千米,宽25~32千米,位于峡口的丕林岛,面积13平方千米,为战略要地,扼曼德海峡咽喉,战时能封锁海峡。

红海为东非大裂谷东支的向北延伸部分。东西两岸大致平行,多沙岸,部分为岩岸。北部岸线平直,少天然良港;南部岸线曲折,多港湾。沿岸有较宽广的大陆架,其上分布着一些岛屿和珊瑚礁,较大的岛屿有达赫拉克群岛、费拉桑群岛、萨瓦金群岛、祖盖尔岛和卡马兰岛等。中央轴部有宽约20千米的海槽,槽底还有更深的海槽,构成“槽中有槽”的复杂地貌。海底有重金属矿物沉积,富集铁、锌、铜、铅、银和金等,并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属热带沙漠气候,兼有季风气候特征。平均气温:2月,18~26℃,8月,28~32℃。常年盛行北风和东北风,南部冬季多南风和东南风。夏季常有尘埃和沙暴,能见度低。沙暴发生时,能见度仅几十米。海水表层温度:夏季27~32℃,冬季19~26℃。盐度37‰~40‰。中部海槽有海底热泉,称“热洞”区,水温可达34~56℃,盐度74‰~310‰。为世界上水温、盐度最高的海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北部25毫米,南部200毫米。年蒸发量2100毫米。两岸无常年河流注入。以亚丁湾流入的海流为主要补充水源。冬季亚丁湾含盐度较低的表层海水,在风力推动下经曼德海峡向西北流入红海,而含盐度较高的海水在密度流推动下,从深层向东南流入亚丁湾;夏季表层流和底层流流入亚丁湾,中层流流入红海。流入的水量超过流出的水量。表层海流流速约1节,南部可达2节。多为半日潮,当南端高潮时,北端为低潮;南北两端大潮潮差分别为1米和0.6米。

早在公元前20世纪,就有古埃及人在红海从事商业活动。公元前10世纪以来,沿岸国与印度洋和东亚地区进行海上贸易,红海成为一条活跃的商路。1430~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第七次率船队下西洋曾派人入红海,到达天方(今麦加)。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人进入红海地区,控制丕林岛和曼德海峡,成为红海的霸主。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红海的军事和经济价值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交战国争夺的区域。四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两度关闭,西奈半岛曾被以色列占领多年,非洲之角的欧加登之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红海的交通和军事价值。随着中东石油的开发,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海上封锁和海上作战的水域之一。1995年,红海南部的大哈尼什岛,厄立特里亚和也门两国互相争夺主权,兵戎相见,后经谈判缓和。沿岸的海军基地有:埃及的陶菲克港、塞法杰港,厄立特里亚的米齐瓦(马萨瓦)、阿萨布,也门的丕林岛,沙特阿拉伯的延布、沃季赫,以色列的埃拉特;海、空军基地有:埃及的古尔代盖,苏丹的苏丹港,也门的荷台达,约旦的亚喀巴;空军基地有埃及的拜纳斯角等。主要港口还有:埃及的苏伊士、古塞尔,也门的塞利夫和沙特阿拉伯的吉赞等。

相关海军百科

上一篇:横屿之战

下一篇:红海水雷事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