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战历史 > 坎尼式方案 1945年8月

坎尼式方案 1945年8月

来源:二战历史 时间:2017-05-16 23:35:04

坎尼式方案 1945年8月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苏联最长的铁路干线,它连接着东亚与欧洲,西起车里亚宾斯克,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长7400多公里。它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分段先后建成,20世纪30年代铺成双轨,并同蒙古、中国的铁路相连。

《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到三个月内,苏联对日宣战。1945年春,这条铁路空前繁忙起来。为了与日本关东军作战,苏联政府从西部向远东紧急调运大批兵员与物资。

在德意日法西斯同盟中,日本排行老三,但却最皮实。先是意大利宣布投降,接着是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人们原以为日本也差不多了,殊不知地处东亚的日本却全然没有投降的表示。不仅如此,日本法西斯打仗比德国法西斯老到。德国两线作战,兵力全部押上;日本也开辟了几个战区,军队撒得到处都是,却从不倾巢而出,而是留足了预备队。到纳粹把兵力全部拼光,彻底崩溃后,日本却还保留着一支人数达410万的地面部队。

至1945年春夏之交,日本尚有三大块陆军集结:首先是本土及本土附近的岛屿,配置陆军约230万人;其次是侵占中国沿海以至内地的日军,约有80万人;再就是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

根据日本陆军被分成三大块这一现实,苏军总参谋部曾考虑过对日作战的几套方案。苏军考虑过直接进攻日本本土,但日本本土配置着最大的重兵集团,而苏联海军又支持不起战略性登陆战役,因此只得作罢。苏军也考虑过深入中国内地,寻歼侵华日军,但侵华日军分散在广大地区,没有密集集团,很难找到决战对手。同时苏军只能沿着张家口方向进入华北,而这一地区的恶劣自然条件又严重限制着战役容量。这样一来,可选择方案便仅剩一个了,这就是全歼日军在大陆上最密集和最强大的集团——关东军,使日本丧失陆军中的精锐部队,迫使它无条件投降。

至1945年春,关东军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两个航空军。加上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但按欧洲战场的标准衡量,它的技术兵器相对较弱。这支上百万人的大军只配备有5000多门火炮,1000多辆坦克和不足2000架飞机。不仅如此,它的装备质量也较差,如没有重型坦克,坦克的最大行程不超过160公里等等。

为了迅速消灭关东军,苏军必须保证在作战人数、技术兵器和装备质量方面的巨大优势。

到苏德战争结束时,苏军在远东的地面部队不超过40个师。这些部队的部署是防御性的,没有与德军接过火,有限的新式武器和装备也轮不到他们头上。

对远东的形势,苏军最高统帅部心里有底,知道远东的兵力不足以歼灭关东军,因此需从西向东大规模变更部署,向远东输送大量部队和新式技术兵器。在雅尔塔会议之后,苏军总参谋部根据斯大林的命令,进行了初步计算。计算的结果是,在远东集中必要数量的苏军,无论如何也得4个月的时间。斯大林对此很不满意,因为雅尔塔会议要求苏联结束欧洲战争后90天内对日本打响,他要求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想方设法缩短运输时间。

为完成苏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部署变更,大量兵力和兵器要在短时期内进行长达9000到12000公里的调动,而且在主要路段上,只能依靠惟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来实施,运量极度膨胀,铁路已达到忍受的极限。在对日作战准备期间,约有13万6千节满载部队和物资的车皮从西部驶抵远东和后贝加尔。到1945年8月,苏联在远东共集中了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空军集团军和3个防空集团军,包括后勤部队在内,共有150多万人、26000多门火炮、5500多辆坦克和3800多架飞机。

至此,与关东军相比,苏军在兵力人数上所占优势并不大,但在技术兵器上却占有压倒优势。这是苏军能迅速突破日军边境工事和向东北腹地迅猛发展进攻的先决条件。

歼灭日本关东军,乍一看主要是在中国的一个角落——东北地区——进行的,但实际上包括的地域很大。苏军中那些来自西线的将领,在欧洲打过大仗,见过大场面,调到远东后思想准备不充分,但一看新战区的兵要地志,他们惊讶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其面积等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面积的总和;陆战区从北至南达1500多公里,从西至东达1200多公里。这是二战中最大的战役陆战场。

由于战场太大,关东军本身也防御不过来。在中苏边境的某些地段,日军强迫中国劳工构筑筑垒地域,企图以延绵的堡垒群扼守住要塞地带。日本人称为掩护地带的筑垒地域一般由三道阵地组成,内部包括几个抵抗枢纽部,纵深可达50公里,其翼侧依托于难以通行的山林地或森林沼泽地。但这种筑垒地域不可能太多,只是张家口的张北镇、大兴安岭中部、海拉尔、黑河、饶河、绥芬河、虎头等有所构筑,而大部分地区是不设防的。关东军大约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兵力部署在边境,主力集中在东北的腹地。其计划是利用边境工事尽力疲惫、消耗苏军进攻部队,然后以主力在长春、四平、沈阳一线与苏军决战。

关东军计划得不错,又是以逸待劳,那么苏军怎么打这一仗呢?

苏军总参谋部认为,中国东北地区的边境形状对苏军十分有利。苏军甚至不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只要到达边境上的出发位置,便已经对关东军形成了包围态势。战役一经打响,苏军只要跳入中国东北地区便可形成纵深包围。最后形成的决心是:苏军将从相距1500公里的两个出发阵地沿相向方向实施突击,即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突出部及苏联滨海地区实施主要的向心突击,迫使关东军从战役之初便两线作战。最后,苏军主力将推进到沈阳、吉林地域全歼关东军。这个方案的特点是在合围中把关东军分割为几个孤立部分,然后逐一歼灭。苏军把它称为“坎尼式作战方案”。早在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会战中,迦太基军队就是一块一块地打败罗马大军的。

按照这一部署,苏军将远东部队和来自苏德战场的部队组成3个方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1方面军和远东第2方面军。它们的目的是将关东军彻底分割并各个击破,防止它从山海关流入中国内地,或从渤海港口乘船撤回本土。

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最高统帅部代表,负责协调3个方面军与海军的行动。

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它以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的兵力,从蒙古东部向沈阳、长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它要穿越大兴安岭、内蒙草原和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东部地带。

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员为麦列茨科夫元帅,它以3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1个机械化军的兵力,从双城子向牡丹江、吉林方向实施另一个主要突击。

远东第2方面军司令员为普尔卡耶夫大将,它的任务是向哈尔滨、宝清方向实施进攻,协助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1方面军分割围歼关东军。这支部队的面前有天险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江对岸是掩护通向腹地道路的筑垒地域。

在大部分苏军尚未到达进攻出发阵地时,在7月26日的波茨坦会议上,美、英、中三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

苏联政府对这个公告的发表颇为不满,因为既未与它协商,在最后署名中又没有它。斯大林产生了怀疑,认为美英要把苏联排除在外,单方面解决日本及远东问题。

斯大林的怀疑是对的。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为了尽早结束太平洋战争,极力要求苏军参加对日作战。但在几个月后的波茨坦会议期间,新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太平洋战争能取得如今的成果,是美国士兵长期浴血奋战换来的,苏联军人没出过一分力,也没必要让苏联人也来分享这一成果。至于苏联是不是与日本宣战,杜鲁门超然处之;愿不愿意与日本作战是苏联人自己的事,美国人甚至不吭气。杜鲁门的气为什么变得这么粗?很巧,就在他到达波茨坦开会的第二天,接到了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的电报,获悉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在杜鲁门看来,有了这东西垫底,苏联出不出兵都无所谓了。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他装作不在意地把这个消息捅给了斯大林,说美国已拥有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斯大林则说,希望美国“好好地用它来对付日本”。斯大林没想到,美国政府果真走出了这一步。

美国人投放原子弹的日子选得很“巧”。纳粹德国是5月8日无条件投降的。按照《雅尔塔协定》,苏联最迟应在8月8日前对日宣战,否则等于自动放弃《雅尔塔协定》。而美国偏偏在这个日子的前两天和后一天各放1颗原子弹,等于请还未开战的苏联自动退出游戏。

但厉兵秣马多时的苏军已是箭在弦上。苏联驻日本大使雅可夫·马立克8月9日向日本国政府递交了苏联政府的声明:从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8月9日凌晨,后贝加尔方面军的主力在所有作战方向上同时越过中蒙边界。由于日军主力已退缩到中国东北地区腹地,在边境上未遇有力抵抗,该方面军强渡额尔古纳河。到傍晚时蒙古人民共和国骑兵已向多伦方向前进了50多公里,并向二连方向推进。8月14日,部队越过大兴安岭,前出到东北平原,并向张家口、承德、沈阳、长春、齐齐哈尔等方向展开进攻。

8月9日凌晨,远东第1方面军从滨海地区向哈尔滨、吉林方向发动进攻。与后贝加尔方面军不同,在远东第1方面军的进攻地段上,散布着关东军的筑垒地域。从虎头到绥芬河,除了有以各抵抗枢纽部支撑的筑垒地域外,不设防地带则为原始山林和沼泽地,而且前面还有一道穆棱河。苏军强渡穆棱河。8月14日,远东第1方面军全面突破筑垒防御地带,向腹地推进了150公里,前出到林口—牡丹江一线的设防地区。

8月9日凌晨,远东第2方面军强渡黑龙江。像在其他地段一样,日军主力已撤往腹地,沿江只有少量以筑垒为依托的守备部队,阿穆尔河舰队用舰炮火力保障渡江部队的进攻速度。苏军渡江后即刻攻占了饶河。8月14日消灭了富锦的全部抵抗枢纽,并向佳木斯发动进攻。

8月14日,日本决定投降。日本政府通告美、英、苏、中四国政府说,日本天皇裕仁已颁布诏书,日本接受波茨坦会议规定的条件。

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4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队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

战役的收尾阶段临近了,关东军的敢死队出动了。他们是陆地上的“神风特攻队”,每个人身上系满炸药和手榴弹,扑入苏军的进攻队伍中,但求同归于尽。也有的敢死队员结帮结队,在苏军坦克的必经之途上组成活的、游动的反坦克雷场。日军在牡丹江的反冲击中,200名身上系满地雷的敢死队员一齐扑向迎面而来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方阵,炸毁苏军坦克数十辆。

8月16日,苏军进入牡丹江,两天后进入哈尔滨,随后是长春解放。

为了加快战役进程,从苏德战场调来的老兵组成了志愿伞兵部队,把西线屡屡应用的机降和伞降用到了远东战场。关东军在这一战区建成的机场达133个,苏军志愿伞兵部队在强击机的掩护下,突袭敌后机场。8月19日,他们刚刚占领沈阳机场,一架日本飞机尚不明了机场发生了什么事情,按正常情况降落。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溥仪就这样被苏军俘虏了。

8月22日,苏联空降部队在旅顺口机场实施机降。第二天,苏军坦克开进了旅顺口。

在苏军官兵的感情深处,对旅顺口有一种向往感、渴慕感,还有很大的神秘感。拿他们的话来说,那里“有使俄国人感到亲切的东西”,那里是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洒满鲜血的地方。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利,旅顺要塞的陷落,还有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一举全歼沙俄舰队,这段历史在俄国军人心里翻搅了整整40年。而今,他们歼灭了关东军后又解放了旅顺口。

1945年春,苏军即已根据《雅尔塔协定》,向远东集结兵力

苏军在远东的兵力达80个师

波茨坦会议期间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

《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苏军3个方面军越过国境线

苏军向关东军发起进攻

苏军攻克筑垒地域

苏军分割日军的防御

这张照片灌制的是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投降书的“玉音”

裕仁天皇决定日本无条件投降

裕仁宣布投降后,苏军未停止进攻

苏军攻占哈尔滨

苏军攻占沈阳

苏军攻占旅顺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入盟军。

美国密苏里号战舰驶入东京湾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受降仪式

相关二战历史

声明:坎尼式方案 1945年8月 资料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